在我剛出社會的時候,常會聽到前輩們提醒
不要頻繁的換工作,不然履歷會不好看
甚至有些長輩會非常提倡日本式的工作模式--一個公司做到退休為止
然而當我成為獵頭之後
我覺得日本式的工作模式很落伍,且缺乏競爭力(不過獵頭本來就是會規勸別人換工作XD)
在現在社會中,科技不斷的推陳出新
過去AI取代勞力這件事情
大多只存在於電影當中
然而現在事實卻是
連一些工程師都有可能被AI取代
因此在一間公司待到退休
絕對不是一個有競爭力的職涯規劃模式
那麼,跳槽頻率要多頻繁,才算真的有競爭力呢?
我覺得可以分為幾個時期
Table of Contents
Toggle第一,剛出社會時期(約邁入職場0~5年)
剛出社會的時候,還在建立職場上的專業度
更是要洗去一身的學生氣息
因此這段時期,建議穩扎穩打
職涯上以找出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像海綿般大量學習為主
第一份工作也建議要做超過2年以上
才能顯現出穩定度
之後約2~3年可以開始跳槽
透過不同工作來探索自己未來職場的發展方向,以及搞清楚自己的喜好(畢竟華人社會養成底下,很多人需要一段時間才知道自己喜好)
無論是否喜歡現階段的工作
都當成經驗累積
如果喜歡就繼續發展專業
如果發現更偏好其他專業,那就趁年輕趕快轉去做其他工作
盡早累積在該領域的專業知識與能力
第二,職涯發整齊(邁入職場5~15年)
邁入5~15年,大部分的人也約已近30歲
經過幾年的摸索與工作經驗的累積
已經有一定的職場經驗
更加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的目標已經發展方向
這段時期建議3~5年可以轉換一次跑道
透過每一次轉換跑道來提升薪資,或是工作成就感
而每一份工作停留3年以上原因
也是在於30幾歲的人可能已經有帶人經驗,有些也是在自己專業精進
而一份工作是不是真的有足以拿出來說嘴的成果 (無論是帶團隊成果或是個人專業領域的成果)
亦需要2~3年以上時間發酵
因此會建議可以多停留一段時間
等到可以拿出傲人成果之後再跳槽
這樣在下一份工作,才會有更高的籌碼談判更好的工作條件
如果這段時其頻繁轉換工作,則會加速失去談判籌碼,亦會讓企業有所疑慮
因此這段時期會建議,一定要穩住,每份工作轉換時間不要過於頻繁
以此增加穩定性,以及累積工作成果與實力
第三,職涯成熟期(邁入職場15年以上)
如果已經進入職場超過15年,基本上已經是快要步入40歲的中年時期
這段時間就看個人靈活運用與調整
一樣,不要每年都轉換
但是可以根據職涯目標,適時的做出轉換
這段時期,有些人會已決定在某家公司做到退休
有些人則是考量到公司的營運狀況、公司主管給予的信任度,乃至於管理階層的決策、以及公司是否有舞台發揮等因素
而決定是否要轉換跑道
因此這段時期
已經累積足夠專業,在職場亦已做出一番成績後
即可根據個人狀況調整與轉換
無須拘泥於職場穩定性等,反而更應看重公司與職位對於自身規劃的契合度,再來討論是否該轉換工作
每一次轉換工作都會是一個挑戰
但重點是在於在轉換過程中可以學習或是得到的成果
是否符合對於生涯上的需求
而非僅是因為不爽老闆就轉換
必須明確且清楚知道轉換原因
並且謹慎挑選轉換公司(可以參考這一篇大小公司怎麼選?ㄧ 篇搞懂大小公司優點)
再做出換工作決定,這樣才能提升職場的競爭力!